当前时间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硒业要闻 > 正文

硒品入杭 | 杭恩扶贫协作经验之《恩施州消费扶贫升级在行动》登上《政策》杂志

  • 2020-12-15
  • 政策
  •   《政策》杂志于1992年创办,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政法类学术期刊。《政策》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被誉为 “湖北第一刊” 。


      恩施州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疫后重振脱贫攻坚狠抓消费扶贫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安排,想方设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破解因疫情影响农副产品积压滞销难题,助推恩施州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奋勇争先,消费扶贫提质增效
      (一)农副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截至目前,恩施州农副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41.28亿元,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销售达到17.79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万人增收。

    恩施市白果乡茶园

      据悉,白果乡发展硒茶总面积达68000亩,茶农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硒茶是当地农民增收的经济支柱之一。当地政府借助知名品牌“恩施玉露”,采取“基地+农户+旅游”模式,把茶园打造成公园,白果乡成为许多旅行者度假休闲康养目的地。
      (二) 扶贫“832” 平台销售卓越。目前恩施州在“扶贫832”平台上已激活预算单位1916家,预留采购总额5514.83万元,完成采购交易金额2.83亿元,预算单位预留采购金额、完成采购金额均居全省第一。7月21日,全国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会议通报“扶贫832”平台销售额和扶贫产品上架数量全国前5名县市,销售额恩施市第1名、咸丰县第4名、巴东县第5名,。
      (三)东西协作扶贫成效显著。截至7月21日,杭恩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对口支援、央企定点采购、616对口支援等地区或单位,通过“扶贫832”平台及其他电商平台采购、线下定点采购等方式,销售恩施州农副产品14.97亿元。

      主动作为,破解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一)主动作为,下好消费“先手棋”。一是架起“政策网”。自实施消费扶贫行动以来,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出台《关于印发恩施州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恩施州春茶消费扶贫方案》《2020年恩施州消费扶贫工作任务清单》等文件,从产品认定、平台搭建、动员采购等方面迅速架起政策网。二是组建“专班工作组”。由4位州领导牵头,从州供销社、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抽调人员,第一时间组建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各县市也均组建上县委常委或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协作高效的工作系统。三是发起“新攻势”。恩施州委、州政府把消费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直接的方式,多次专题研究消费扶贫事宜,组建央企扶贫电商平行恩施馆、宣恩馆、咸丰馆,先后发布《全州消费扶贫工作要情》15期、《消费扶贫工作提示》3期、举办电商培训1期,率先发起消费扶贫新攻势。

      (二)握指成拳,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一是牵头部门当好“火车头”。供销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对工作进度、人员力量、组织保障等统一协调,有序推进恩施州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及农副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协同部门当好“主力军”。扶贫部门积极组织扶贫产品的认定、审核,以及在“扶贫832” 平台的入驻、销售。财政、总工会等部门相继出台财政预算单位定点采购政策,推动各项预算单位、工会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邮政管理部门加快物流体系建设,补齐贫困地区物流配送短板,全国服务保障农副产品销售。商务部门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累计发动企业300余家,开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30余次,多管齐下促进农产品累计销售7.2亿元。三是是监管部门当好 “监督员”。农业农村部门抓好全域绿色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17031批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309张。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主体1667户次,整改食品安全隐患430处,通过食品加工企业质量体系认证77家, 发放爱心扶贫茶食品生产许可证149家, 发放爱心扶贫茶食品生产小作坊许可证10家。发改部门全程对网络平台上架企业产品进行价格监测和监管,确保价格 合理,物有所值。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力度, 对全州茶企发放贷款4.79亿元, 对95家文旅企业贷款28.6亿元。

      (三)借力电商,发挥网格“助推器”作用。一是用好“扶贫832”销售平台。广泛组织动员市场主体在“扶贫832”平台上线销售扶贫产品,建立产品申报、认定、审核机制,严格扶贫产品及供应商的监管,充分发挥平台的产销对接功能,有效缓解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二是用好电商销售平台。积极对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及融易购、邮乐购、扶贫商城等多家央企电商平台,广泛推荐恩施优质农副产品。开设淘宝“恩施州供销扶贫馆”,先后入驻企业260余家,组织抖音直播明星及州长、县市长助力推介带货营销活动40余场次,各类新型销售平台额达3亿元,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达1.02亿元。三是优化农产品供应平台。积极组织州内世界硒都网、巴东农二代、宣恩云巢、利川王中王等71家电商企业,开设“恩施州农副产品扶贫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增优售后服务等,强化产品与市场对接等方式,打造安全、绿色、高效的供货平台。

      (四)主动出击,挖掘市场消费“潜力股”。一是挖掘对口支援城市市场消费潜力。积极参加杭恩两地消费扶贫活动,组织杭州消费券补贴促销营销、天津“云签约”及“5·1周”直销等活动,组建首个“杭恩消费扶贫体验馆(宣恩馆)”“津·恩消费扶贫体验馆”,承办“硒品入杭”“杭情施意”“1000万元消费券促销”等专项消费活动,累计销售恩施农副产品超6亿元。二是挖掘中央单位帮扶潜力。积极配合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消费扶贫作用助力湖北省解决特色农产品滞销问题等目标任务,组织“百企千品进央企”活动,中直及直属企事业单位 、央企累计采购恩施农副产品4亿元。三是挖掘省直单位帮扶潜力。积极争取省直单位“帮一把”,目前已有省扶贫办、省住建厅、省信访局、省委党校、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投等74家省直机关单位,定向采购恩施农副产品3600余万元。

      (五)扩大内需,当好农副产品“推销员”。一是引导本地机关食堂定向采购。明确本地各级机关食堂直接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不低于全年总额的50%、各级基层工会采购扶贫产品不得低于全年工会福利总支出的40%、职工个人自费年采购定点扶贫村贫困户农副产品不低于500元,有效扩大本地消费市场。二是动员社会爱心力量定向采购。把消费扶贫纳入州县两级驻村帮扶工作内容,由驻村工作队充当“销售员”,建立村级扶贫产品销售清单,发动干部职工和其他社会力量集中采购、认购活动,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三是推动设立农副产品专区专柜。全面开展农副产品进超市、进食堂、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组织“农行助贫.百万补贴”助力消费扶贫活动,积极推动商场、超市、社区店等设立扶贫产品专区专柜,已初步形成全州消费扶贫“一站式”产销对接服务机制和全面促销格局。

      (六)宣传加力,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一是用好传统媒体“主阵地”。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开辟专栏,全面宣传消费扶贫工作举措、效果及典型做法,推广销售特色农副产品。二是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积极对接中央、省级媒体,多次集中报道恩施春茶生产销售情况。6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两栏目对恩施消费扶贫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三是开拓新兴媒体 “快车道”。借助新兴媒体简单快捷、传播高效的优势,通过今日头条、抖音、网易、腾讯、快手等20多家新媒体平台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恩施硒茶滞销及消费扶贫相关情况,全面提升了恩施硒茶“一红一绿”“恩施土豆”等地标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保障,推动消费扶贫提档再升级
      (一)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保障,完善专班队伍,充实营销力量,强化州直各牵头部门和各县市工作专职能职责,压实责任,把消费扶贫工作目标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共克时艰”原则,积极出台消费扶贫激励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在消费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强化对外联络,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继续加强与中央单位、省直机关、央企、国企、对口支援城市、对口帮扶单位、商会等单位的对接和回访,争取各机关单位食堂及职工福利结余部分支持恩施州消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商超企业、社会机构助力消费扶贫活动,促进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鼓励机关单位职工与定点村开展自费定点采购,搭建“供销e家”恩施农产品地方平台,摸索公立单位职工常态化自费定点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模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级展会、网络直播等活动,提升农副产品推介和营销水平。

      (三)强化基础设计,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在“三个链条”建设方面,持续加大“农户+基地+企业”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重点做好“仓储+运输+配送”物流链和“产品培育+质量监测+售后跟踪”服务链建设,保障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质量上乘、物流畅通和服务周到。在“三个名录”建设方面,进一步摸清“农副产品供应商名录”现状,加快建好“电子商务平台及各类重要消费渠道名录”“各类采购商客户名录”,组织企业对接入驻各类电商平台,及时回访、精致服务,积极争取现有客户资源成为“持续性消费群体”。

      (四)强化营销策划,进一步提升销售增量。针对应季农产品制定营销方案,用新思维、新视野、新媒体不断提升营销质效。组织举办各类采摘节、网上硒博会、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加快推进应季和产量较大的农副产品销售。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服务保障机制,为企业、贫困农户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