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硒业要闻 > 正文

开展40余项富硒土壤调查,发掘地质遗迹资源334处,省地质局“四硬”措施服务“三农”

  • 2022-04-15
  • 湖北日报
  •   在脱贫地区实施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发掘地质遗迹资源……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全力服务“三农”,省地质局清单化明晰“四硬”工作举措,打造“农业农村+地质”融合发展工作体系,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

      落实乡村振兴“硬要求”。近年来,省地质局在脱贫地区累计实施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340余项,为全省脱贫地区提供地灾防治、地灾巡排查、地灾监测预警技术保障,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技术培训等公益服务超过130场次。承接开展全省各级涉农项目510余项,资金规模约5亿元;支撑或联合各级政府部门谋划涉农项目130余项,涉及资金超7亿元。2022年,省地质局将持续围绕农用地安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规划、数字乡村、土壤碳汇等领域,做好全省涉农地质技术服务,为脱贫地区提供翔实地质资料和全方位地质支撑,助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服务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硬任务”。省地质局已完成26个县(市、区)230个乡镇45326平方千米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11.8万平方千米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各类分析数据900余万项。为助力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省地质局集中全局力量,发挥地质优势,加强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中的应用转化,服务耕地“三位一体”管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需求,积极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调查采样、测试及2022年度试点工作,为全省土壤三普工作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地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服务。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硬发展”。省地质局推动富硒和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开展了40余项富硒土壤调查,为恩施、江汉平原地区富硒农副产品种养加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全省富硒产业年总产值已近1000亿元。发掘省级及以上地质遗迹资源334处,并逐步推动构建我省地质公园体系,地质旅游逐步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该局将持续聚焦富硒和旅游产业,加强土壤、矿泉水、地质遗迹等优势特色资源调查,精准服务“天然富硒土地”和“地质文化村”创建,示范开展相关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富硒养生旅游、地学旅游与乡村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

      履行“联县驻村”“硬职责”。省地质局党委把“联县驻村”纳入全局工作规划,坚持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2021年,该局创新帮扶机制,在派驻3人驻村工作队的同时,开展“人人都是联县驻村工作队员”活动。建项目兴产业,在何家湾村投入110多万元,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扶持无性系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开展无人机航拍和地理信息采集,研发“地理信息+数字乡村”系统,打造具有“三农”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样板。强党建保民生,开展“红心向党、强村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村风、优民风。2022年,省地质局聚力整县推进竹山县地质调查,提供地灾监测、治理等技术服务。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稳脱贫、防返贫“底线任务”,做好何家湾村11户43人易返贫致贫户动态监测,帮助发家致富;着眼村民“急愁难盼”,办好建设“数字乡村”平台和文化广场、发展茶叶产业、修复灌溉渠等“10件实事”,助推何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