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

  • 2024-08-18
  • 中国民族报
  • 胡超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切实推动新时代恩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扛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责任。恩施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一是牢牢把握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州中心大局,纳入党的建设,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监督、政绩考核,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配套制定文件,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深化全域创建。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战略性任务、全局性工作、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推进,持续实施政治引领、学习宣教、文化浸润、基地建设、示范创建、典型培树“六项工程”,各族群众在恩施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融聚发展。2023年,恩施州再度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是全力促进“三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恩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成功举办恩施州成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以“三项计划”为抓手,创新探索以创促融、以旅促融、以茶促融、以节促融、以援促融等路径,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汇聚起共建美丽恩施、共创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恩施篇章。恩施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一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茶烟菜药果畜粮蜂”等优势产业,在特色、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具有恩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全州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700万亩,硒产业综合产值达935亿元。二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4张世界级名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成3家5A级和23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8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6亿元。三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把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持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3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11%。以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文化服务等保障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恩施州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五个认同”深深扎根恩施大地、融入各族人民血脉。一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七有”(公共区域有标语、党报党刊有专栏、广播电台有声音、“三微一端”有画面、机关单位有宣讲、群众宣传有活动、一体推进有效果)推进宣传教育,“每周文化一小时”文艺辅导活动获全省金奖。挖掘利用红色文化,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恩施段)建设,“湘鄂边苏区”“土家风情·美丽恩施”两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二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本色》《老兵》《花开如海》等6部作品荣获湖北省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男子歌唱组合“土家稀奇哥”荣获星光大道2022年度总冠军。三是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常态化典型选树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评选条件,累计培树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州级以上先进典型近600人,老英雄张富清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和“共和国勋章”。

      筑牢维护民族团结的安全防线。恩施州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恩施、法治恩施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责任制,每月研判。开展织网、润网、护网、强网综合治理,妥善处置民族宗教领域网络舆情,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团结动员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加快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把民族宗教事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建好各级综治中心和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严密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三是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扎实推进立法工作。把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宣教活动、“点单式”普法活动,创新“山民歌”“微喜剧”“夜话会”等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转自《中国民族报》)